01
呼唤已久的临平职高,终于来啦!
开发区职高项目投资估算86000万元,总用地面积约170329平方米(255.5亩) ,容积率≤0.6,建筑密度≤30%,绿地率≥35 %,建筑高度≤35米, 拟建72个班级教学规模,学生人数约3600人 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△ 概念效果图,以实际为主(转载某音)
不少网友关心, 浙江理工大学边的开发区职高 ,选址确认了吗?
先说开发区职高, 之前的选址论证是在 星河路与康泰路交汇西北处,距离理工大4公里左右。
但据内部了解,将 选址移到理工大学北面,仅一条马路之隔。
可以说,临平第一所大学的集聚效应已经初显。
未来5-10年,临平的“环理工发展圈”将会形成!
理工+高铁北站+地铁交汇, 届时,临平文教板块 的星星之火将成燎原之势,点亮临平产学研灯塔。
02
理工和开发区职高之间,还有个 “相依相随” 的小插曲。
最初,理工大选址在黄果山公园附近,开发区职高选址在星河路,后来理工大落地运河街道,开发区职高也随之转移。
如此规划的意图明显,就是为了 抓住 理工大学的先行优势,打造一个文教板块,带动整个区域发展。
目前,理工大周边产业主要为 纺织业、材料、机械、金属 等制造业, 可塑性很高 。
理工大学师生规模8000人。 浙江省家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,距理工大5公里, 大运河1986文创园, 距理工大3公里。
通过高校创新研发能力,融合 “产、城、校” ,汇聚 “艺术设计群体+研发高管群体”,可 推动产业盛业,往 “微笑曲线” 两端延伸。
理工大的师生,还会 拉动区域个性化、多元化消费需求。
大学生消费群体是新消费环境、消费场景的主导,多样化、高品质配套设施不断完善,带动区域功能整体跃迁。
如浙大紫金港校区2001年建成,师生规模约15000人,带动三墩 从一个“边缘小镇”发展为“城市高端板块” 。
理工大师生规模与之相当,周边配套空间需求巨大。 创新创业园、人才公寓、商业综合体、时尚秀场、医疗设施、工厂改造、艺术空间 等等。
围绕理工大,规划 时尚高端设计研发、时尚智能制造、时尚旅游休闲、时尚教育居住、时尚现代商务服务 各产业优势明显。
03
上万名师生入驻,必将加速周边发展。
目前, 路网规划形成东西向贯通的云溪路、宁桥大道、兴旺大道;南北向贯通的荷禹路、东西大道。
周边轨道交通也正在发力。
高铁临平北站建设时序该为2024-2026年, 也许明年,临平北站就将开工。
临平北站选址位于宁桥大道, 距离理工大学直线距离仅4公里左右。 将为临平 接入全国高铁网、全球产业链,吸纳全国人才。
网友对3号线延伸到理工大学呼声很高,虽然杭州地铁四期没有直接到理工。
但根据我们内部了解,今年7月开始,就将进行地铁四期规划批后调整,也许3号线还能更深一步!
同时,杭州北站作为市级车站,可以直接推动多个轨道交通加速建设,必将带动区域交通。
届时,理工大区块或将形成“四轨汇聚”。
地铁3号线直达理工大学,通往杭州主城与城西科创大走廊。
地铁9号线贯穿临平城区,通向钱江新城CBD和城站火车站。
南北快线快速直达火车东站、城站火车站。
沪乍杭高铁向东达上海浦东,向西达到杭州西站,直通内陆城市。
预留的桐乡轻轨线、德清轻轨线则便利周边联通。
基于轨道优势,还可实行TOD开发,打造高标准“未来社区”。
04
一只蝴蝶扇动翅膀,就可能引起飓风。
对于年轻的临平区来说,理工大学的去年底开学,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, “环理工发展圈” 将会成为开发区新突破的“点睛之笔”。
未来还可引进更多科教机构,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化科教、科创园区。
杭州北站、理工大学是临平的历史性机遇。 结合“运河文化带”战略,立足产、学、研、城、创、居融合发展,推动大运河文化复兴。
临平历史上四海交融、多元包容的大运河繁荣景象,将会重现!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