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
  • 粮食
  • 蔬菜
  • 果品
  • 水产
  • 酒水
  • 饮料
  • 茶叶
  • 畜禽
  • 食用油
  • 资讯
logo
  • 首页>
  • 蔬菜 >
  • 正文

看点:三更是几点到几点_三更是几点

2023-05-19 07:04:44 来源:互联网

1、更点———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,亥时作为二更,子时作为三,丑时为四,寅时为五更。

2、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“子时”,午夜1时至3时为“丑时”,后半夜3时至5时为“寅时”,早上5时至7时为“卯时”,上午7时至9时为“辰时”,9时至11时为“巳时”,11时至下午1时为“午时”,中午1时至3时为“未时”,晚上7时至9时为“戌时”,9时至11时为“亥时”。

3、 古代人用的时辰 十二时辰制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4、 西周时就已使用。

5、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

6、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
7、 2、二十四时辰制。

8、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、正两部分,这样,子初、子正、丑初、丑正......依次下去,恰为二十四时辰,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。

9、 3、十时辰制。

10、 出现于先秦。

11、昼夜各五分。

12、据《隋书.天文志》,昼为朝、禺、中、晡、夕,夜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(后用五更来表示)。

13、 4、五时辰制。

14、 其名称为晨明、朏明、旦明、蚤(早)食、宴(晚)食、隅中、正中、少还、铺时、大还、高舂、下舂、县(悬)东、黄昏、定昏。

15、参阅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。

16、 5、百刻制。

17、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。

18、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。

19、可能起源于商代。

20、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,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、一百零八刻,几经反复,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,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。

21、 6、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,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。

22、 一般地说,日出时可称旦、早、朝、晨,日入时称夕、暮、晚。

23、太阳正中时叫日中、正午、亭午,将近日中时叫隅中,偏西时叫昃、日昳。

24、日入后是黄昏,黄昏后是人定,人定后是夜半(或叫夜分),夜半后是鸡鸣,鸡鸣后是昧旦、平明——这是天已亮的时间。

25、古人一天两餐,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,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;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,这段时间叫晡时。

26、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子时】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。

27、(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)。

28、 【丑时】鸡鸣,又名荒鸡: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。

29、(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)。

30、 【寅时】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。

31、(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)。

32、 【卯时】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等:指太阳刚刚露脸,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。

33、(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)。

34、 【辰时】食时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,(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)。

35、 【巳时】隅中,又名日禺等: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。

36、(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)。

37、 【午时】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:(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)。

38、 【未时】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阳偏西为日跌。

39、(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)。

40、 【申时】哺时,又名日铺、夕食等:(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)。

41、 【酉时】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。

42、(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)。

43、 【戌时】黄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时太阳已经落山,天将黑未黑。

44、天地昏黄,万物朦胧,故称黄昏。

45、(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)。

46、 【亥时】人定,又名定昏等:此时夜色已深,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,安歇睡眠了。

47、人定也就是人静。

48、(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)。

49、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时辰———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: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“子时”,午夜1时至3时为“丑时”,后半夜3时至5时为“寅时”,早上5时至7时为“卯时”,上午7时至9时为“辰时”,9时至11时为“巳时”,11时至下午1时为“午时”,中午1时至3时为“未时”,晚上7时至9时为“戌时”,9时至11时为“亥时”。

50、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。

51、可见“从巳时直杀到未时”相当于现在的“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”。

52、 更点———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,亥时作为二更,子时作为三,丑时为四,寅时为五更。

53、 把一夜分为五更,按更击鼓报时,又把每更分为五点。

54、每更就是一个时辰,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,即120分钟,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。

55、由此可见“四更造饭,五更开船”相当于现在的“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,3时至5时开船”。

56、“五更三点”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,即6时12分,“三更四点”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,即2时36分。

57、 刻———古代用漏壶计时。

58、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。

59、播水壶分二至四层,均有小孔,可滴水,最后流入受水壶,受水壶里有立箭,箭上刻分100刻,箭随蓄水逐渐上升,露出刻数,以显示时间。

60、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,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。

61、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.4分钟。

62、所以“午时三刻”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.2分 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 一夜等分为五更,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,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,一更指七时至九时,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,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,四更指一时至三时,五更指三时至五时。

63、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,用12地支表示,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。

64、古时与现时对照: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,丑时从一点到三点,寅时从三点到五点,依此类推,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、辰时、巳时、午时、未时、申时、酉时、戊时、亥时。

65、 “更天”前最大的数字是五,是指三时至五时。

本文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有帮助。

关键词:

    为您推荐

  • 商务部:上周食用农产品价格上涨4.3% 猪肉批发价涨9.7%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商务部:上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% 煤炭继续领涨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| 第61集《1978年11月24日·小岗》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4868.8万剂次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草原都市呼和浩特战疫记:民众做好防控,生活未受冲击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恭城:做大做强地理标志产品,“农旅融合”助推乡村振兴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安徽:5年来追回外逃人员183人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第十三届中国舞蹈“荷花奖”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开幕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甘肃兰州统一安排中小学线上教学 各学校“停课不停学”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内蒙古包头发生多车连撞事故 已致5死11伤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商务部:上周猪肉消费明显回升 零售价格止跌上扬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全方位提高供给质量 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坚持“六大保障” 构建超大城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17部门联合发文 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提质扩容增效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俄卡马河畔切尔尼市一住宅楼天然气爆炸 5人伤亡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与全国股转公司、北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网易云课堂引进亚马逊AWS近百门IT类课程 向社会免费开放

    资讯2021-10-27
  • 冰雪之约 中国之邀|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,我们准备好了!

    粮食2021-10-27
  • 第38届和第39届东盟峰会在文莱开幕

    粮食2021-10-27
  • 高德车道级导航正式发布 覆盖全国超120个城市高速和快速路

    粮食2021-10-27

果品

  • 北京2022年冬奥会、冬残奥会奖牌“同心”正式发布
  • 冬奥故事会丨一图了解冬奥会历届奖牌
  • 同心筑梦向未来——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
  • 外交部:美国针对亚裔仇恨犯罪数字令人痛心

蔬菜

  • 看点:三更是几点到几点_三更是几点
  • 中日韩自贸区板块5月18日跌1.66%,连云港领跌,主力资金净流出2.61亿元|世界今亮点
  • 最美畅享手机!华为畅享 60 Pro 正式发布 售 1599 元起
  • 5月18日基金净值:易方达信息行业精选股票最新净值0.9047,涨2.7%-观察
  • “青年兴聊” 百万专项消费券,5月20日10点开抢!
  • 汇聚优秀视听科技产品 展现京津广电科技成果,“北京新视听之夜”架起中阿新视听交流桥梁
  • 这些大名鼎鼎的国家宝藏,你见过吗?
  • 红焖肉怎么做好吃,红焖肉的家常做法? 当前讯息
  • 微信运动在哪里看步数_微信运动在哪里
  • 成都失业保险金每月多少钱?成都失业保险金怎么申请?|天天新动态

每日食品网 每日食品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

Copyright ? 1998-2015 by www.shipin.rexun.cn. all rights reserved